現在的旋轉們舞台 原始樣貌 設計Q&A 為何要架高地板? 最初想法是想要像一個室內場一樣的運動木地板,但最事與願違,價格太高。最後選擇利用高密度保麗龍做的高臺,再鋪上石晶地板,質感也是相當不錯,也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以下會說明。效果一、空間區隔。一進門會很明顯感受到左邊有一區視聽活動區—S型曲線以及架高的空間,這個區隔的好處,會讓使用者覺得可以依著心境進入不同的空間,把使用屬性區隔開來。那種感覺就像,當你進到一家餐廳用餐,它的每道菜的風味與層次都是不一樣的,充滿豐富性,不會有同一種味道從第一道到最後一道,我們充滿色彩。效果二、落地緩衝。對於任何運動來說,地板是一件很危險的物件,它會完全把反作用力反饋回去,運動地板因此而生,它可以利用彈性緩衝落地造成的反作用力,不過它僅是輔助的角色,最重要的事我們身體在落地或跌倒的時候可以透過身體本身緩衝與卸力,這在各項運動中至關重要用,也是預防傷害的重要一環。不覺得有著彈性很舒服嗎?這邊有裝吊環、也可以架滑雪訓練板做一些跳的動作,都有很好的緩衝,甚至是躺著也覺得很舒服。效果三、席地而坐席地而躺,會根據不同活動調整擺設的形式,這時候台階上也是一個可以很直接坐的好地方。寒氣地起,冬天會更明顯,若能架高地板,便能隔離輻射的傳遞,加上本身帶一點彈性,讓這邊更舒適。常常玩累了或半夜看比賽累了,就可以直接席地而睡,而我們也常常就直接睡在架高地板上,充滿電後繼續工作。 為何要用成弧形? 這個弧形有沒有覺得看似眼熟?沒錯,這是一個滑雪會出現的S型軌跡,下山的過程中,我們透過轉彎來控制速度,而這個轉彎,我們利用身體以及移動產生的慣性加上板子的彈性,巧妙地來轉彎,是不費力的,只要身體在對的位置上。如此一來就不用一直耗費力去煞車,用煞車去控制速度那是一件費力且矛盾的事情。順流而下借力使力,去擁抱而不是對抗。你知道汽車是一個相當矛盾的存在嗎?一個踏板加速、一個踏板煞車,一個要往前、一個要停止,有沒有覺得很矛盾?不知不覺當中耗費掉了很多能量。馬斯克的電動車卻解決的個簡單的矛盾,可以單踏板行進,踩下去就加速,放開就是動力回充減速,緊急情況才需要踩剎車。扯遠了,弧形的設計也是走道,靠牆末端有較寬的檯面,有較多的使用面積,用來訓練(躺)以及擺放投影布幕與音響,而最後鞋櫃用意是為了讓弧形收邊,不會突兀的結束,順著走道繼續走,閣樓下方有設計放置酒櫃、冷凍櫃;靠窗初端平台較窄,為了能在桌區的窗邊放張桌子,不當著門口,又讓門口處空間更多,更有流動的感覺。待在在這個空間,流動起來、向上揚升,是這間店的精神。 讓我們想想,當你進到一個古老的劇院,除了溫暖的地毯、舒服的沙發,另一個就是階梯式的設計,每個台階都會有燈,以防你沒注意到階梯跌倒,而階梯式的設計就是為了坐下來時不被前方的人檔住,這就是我的設計概念,像劇院一樣。當我們面向螢幕時,第一層可以席地而坐或躺著;第二層可以坐在沙發上,這個沙發是270公分長的沙發,高度還特別調整過,把腳鋸掉了8公分,坐高36公分,坐在地上靠著的高度也剛好舒適;第三層是架高10公分的檯面,配上真皮單人與雙人座橡木椅,椅高45公分,視線暢通不會被遮擋。當我們換個方向面向第三層時,又何仿不能成為一個變成一個講座場地或表演舞台呢? 滑雪S turn 設計手稿 設計手稿 第二階的斜角用意是什麼? 若平平直切到弧形,會覺得整體比例很奇怪,一邊多一邊少。最好的方式是踏階垂直該弧形,也有讓踏階對到的面積最大化,跟著弧形走的感覺,踏階末端就是接著270公分長與牆面垂直的梯面,用來放置沙發的位置。 為何會有個櫃子? 最一開始的計畫是,進入架高地板需要脫鞋,畢竟要坐、要躺的地方應乾淨才是,但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進來的客人無法區分什麼地方需要脫鞋,因此就改成了進店裡都需要脫鞋。而鞋櫃的設計是為了收邊弧形,也是藏踏階LED燈變壓器的地方。鞋櫃的位置,說真的有一點不方便,但考量來到旋轉們的人們都會待上一整天,放到這邊應該還算可以吧?我是這樣想的。也曾想過怎麼不把鞋櫃放門口?但門口就緊鄰用餐區,鞋子放吃飯喝咖啡的地方總是不太好,怕有味道,這個位置也是相當巧思了,至於待不久的人,鞋子就放門外吧?無法十全十美,我們就處處圓融吧! 台階下面的燈有什麼用處? 開燈用意為了讓人注意到這邊有階梯,當比較暗的時候、人多的時候、或有喝酒的時候,就會把燈開起來,來避免跌倒受傷。有時候,點個地板的間接燈光,加上的小蠟燭檯,也是挺浪漫了不是嗎? 施工實況 要丈量出第二階平台的位置,其實花了我好多的時間去意象,要考量的點有很多,譬如說放完沙發後剩下台階的寬度、沙發距離螢幕的舒適度、最後一排會不會被遮到、螢幕高度、訓練平台空間等等諸多因素,雖然看似簡單,但在腦中已經模擬無數次實驗與實用性測試了。 定位 主架構完成 收編細節 高密度保麗龍 弧形製作 設計思維是畫出最平衡中的弧線。以滑雪來說,滑出一條充分運用每一分力的弧線,滑順、平滑、符合力學並充滿動感。在紙上畫出了無限次痕跡的我,以及找尋一些滑雪的照片。因為我腦中有畫面,唯一要做的事把它展現出來。最後師傅們用木長條的自然彈性勾勒出我想要的弧,這就是施工的過程。 旋轉祝福 這是福長老師的旋轉舞,祝福旋轉,向上揚升。 分享此文:TwitterFacebook請按讚:喜歡 正在載入...
架高木地板的設計巧思
現在的旋轉們舞台
原始樣貌
設計Q&A
為何要架高地板?
最初想法是想要像一個室內場一樣的運動木地板,但最事與願違,價格太高。最後選擇利用高密度保麗龍做的高臺,再鋪上石晶地板,質感也是相當不錯,也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以下會說明。
效果一、空間區隔。一進門會很明顯感受到左邊有一區視聽活動區—S型曲線以及架高的空間,這個區隔的好處,會讓使用者覺得可以依著心境進入不同的空間,把使用屬性區隔開來。那種感覺就像,當你進到一家餐廳用餐,它的每道菜的風味與層次都是不一樣的,充滿豐富性,不會有同一種味道從第一道到最後一道,我們充滿色彩。
效果二、落地緩衝。對於任何運動來說,地板是一件很危險的物件,它會完全把反作用力反饋回去,運動地板因此而生,它可以利用彈性緩衝落地造成的反作用力,不過它僅是輔助的角色,最重要的事我們身體在落地或跌倒的時候可以透過身體本身緩衝與卸力,這在各項運動中至關重要用,也是預防傷害的重要一環。不覺得有著彈性很舒服嗎?這邊有裝吊環、也可以架滑雪訓練板做一些跳的動作,都有很好的緩衝,甚至是躺著也覺得很舒服。
效果三、席地而坐席地而躺,會根據不同活動調整擺設的形式,這時候台階上也是一個可以很直接坐的好地方。寒氣地起,冬天會更明顯,若能架高地板,便能隔離輻射的傳遞,加上本身帶一點彈性,讓這邊更舒適。常常玩累了或半夜看比賽累了,就可以直接席地而睡,而我們也常常就直接睡在架高地板上,充滿電後繼續工作。
為何要用成弧形?
這個弧形有沒有覺得看似眼熟?沒錯,這是一個滑雪會出現的S型軌跡,下山的過程中,我們透過轉彎來控制速度,而這個轉彎,我們利用身體以及移動產生的慣性加上板子的彈性,巧妙地來轉彎,是不費力的,只要身體在對的位置上。如此一來就不用一直耗費力去煞車,用煞車去控制速度那是一件費力且矛盾的事情。順流而下借力使力,去擁抱而不是對抗。
你知道汽車是一個相當矛盾的存在嗎?一個踏板加速、一個踏板煞車,一個要往前、一個要停止,有沒有覺得很矛盾?不知不覺當中耗費掉了很多能量。馬斯克的電動車卻解決的個簡單的矛盾,可以單踏板行進,踩下去就加速,放開就是動力回充減速,緊急情況才需要踩剎車。
扯遠了,弧形的設計也是走道,靠牆末端有較寬的檯面,有較多的使用面積,用來訓練(躺)以及擺放投影布幕與音響,而最後鞋櫃用意是為了讓弧形收邊,不會突兀的結束,順著走道繼續走,閣樓下方有設計放置酒櫃、冷凍櫃;靠窗初端平台較窄,為了能在桌區的窗邊放張桌子,不當著門口,又讓門口處空間更多,更有流動的感覺。待在在這個空間,流動起來、向上揚升,是這間店的精神。
讓我們想想,當你進到一個古老的劇院,除了溫暖的地毯、舒服的沙發,另一個就是階梯式的設計,每個台階都會有燈,以防你沒注意到階梯跌倒,而階梯式的設計就是為了坐下來時不被前方的人檔住,這就是我的設計概念,像劇院一樣。
當我們面向螢幕時,第一層可以席地而坐或躺著;第二層可以坐在沙發上,這個沙發是270公分長的沙發,高度還特別調整過,把腳鋸掉了8公分,坐高36公分,坐在地上靠著的高度也剛好舒適;第三層是架高10公分的檯面,配上真皮單人與雙人座橡木椅,椅高45公分,視線暢通不會被遮擋。當我們換個方向面向第三層時,又何仿不能成為一個變成一個講座場地或表演舞台呢?
第二階的斜角用意是什麼?
若平平直切到弧形,會覺得整體比例很奇怪,一邊多一邊少。最好的方式是踏階垂直該弧形,也有讓踏階對到的面積最大化,跟著弧形走的感覺,踏階末端就是接著270公分長與牆面垂直的梯面,用來放置沙發的位置。
為何會有個櫃子?
最一開始的計畫是,進入架高地板需要脫鞋,畢竟要坐、要躺的地方應乾淨才是,但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進來的客人無法區分什麼地方需要脫鞋,因此就改成了進店裡都需要脫鞋。而鞋櫃的設計是為了收邊弧形,也是藏踏階LED燈變壓器的地方。
鞋櫃的位置,說真的有一點不方便,但考量來到旋轉們的人們都會待上一整天,放到這邊應該還算可以吧?我是這樣想的。也曾想過怎麼不把鞋櫃放門口?但門口就緊鄰用餐區,鞋子放吃飯喝咖啡的地方總是不太好,怕有味道,這個位置也是相當巧思了,至於待不久的人,鞋子就放門外吧?無法十全十美,我們就處處圓融吧!
台階下面的燈有什麼用處?
開燈用意為了讓人注意到這邊有階梯,當比較暗的時候、人多的時候、或有喝酒的時候,就會把燈開起來,來避免跌倒受傷。有時候,點個地板的間接燈光,加上的小蠟燭檯,也是挺浪漫了不是嗎?
施工實況
要丈量出第二階平台的位置,其實花了我好多的時間去意象,要考量的點有很多,譬如說放完沙發後剩下台階的寬度、沙發距離螢幕的舒適度、最後一排會不會被遮到、螢幕高度、訓練平台空間等等諸多因素,雖然看似簡單,但在腦中已經模擬無數次實驗與實用性測試了。
弧形製作
設計思維是畫出最平衡中的弧線。以滑雪來說,滑出一條充分運用每一分力的弧線,滑順、平滑、符合力學並充滿動感。在紙上畫出了無限次痕跡的我,以及找尋一些滑雪的照片。因為我腦中有畫面,唯一要做的事把它展現出來。最後師傅們用木長條的自然彈性勾勒出我想要的弧,這就是施工的過程。
旋轉祝福
這是福長老師的旋轉舞,祝福旋轉,向上揚升。
分享此文:
請按讚: